橡胶密封圈材质种类及O型圈配方设计:1.、FLS氟硅橡胶密封圈:其性能兼有氟素橡胶及硅橡胶的优点,耐油、耐溶剂、耐燃料油及耐高低温性均佳。能抵抗含氧的化合物、含芳香烃的溶剂及含氯的溶剂的侵蚀。一般使用温度范围为-50~200℃。2、EPDM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圈:具有很好的耐候性、耐臭氧性、耐水性及耐化学性。可用于醇类及酮类,还可用于高温水蒸气环境之密封。一般使用温度范围-55~150℃。3.CR氯丁橡胶密封圈:耐阳光、耐天候性能特别好。不怕二氯二氟甲烷和氨等制冷剂,耐稀酸、耐硅脂系润滑油,但在苯胺点低的矿物油中膨胀量大。在低温时易结晶、硬化。适用于各种接触大气、阳光、臭氧的环境及各种耐燃、耐化学腐蚀的密封环节。不建议使用于强酸、硝基烃、酯类、氯仿及酮类的化学物之中。一般使用温度范围为-55~120℃。河北聚氨酯O型圈批发,请联系无锡鼎正新材。无锡密封O型圈

柔性石墨复合垫片:柔性石墨复合垫片的较高工作压力为6.3MPa,较高工作温度取决于金属芯板材料,对于低碳钢和不锈钢芯板分别为450℃和650℃(用于氧化性介质时为450℃)。柔性石墨复合垫片适用于以下介质:对液体有水、油品、溶剂、酸、液态烃、低温液化气等;对气体有空气、氢气、油气、高温烟气、蒸汽、烃类及各种渗透性强的气体等。柔性石墨复合垫片对法兰面的加工要求不高,可用于腐蚀性场合,适用于低压、高温凸面、凹凸面对焊钢制法兰,特别是可用来取代过去—般参数场合下使用的石棉橡胶板。无锡O型圈定制无锡鼎正新材料是一家专业提供O型圈的公司,欢迎您的来电哦!

橡胶密封圈的分类作用表:按材质分1.硅橡胶系列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洁净的无尘车间。产品普遍应用于电子、医疗器械、食品等行业。胶种选用多种国产、进口硅胶,使用温度可满足-60—+200C,产品可满足耐油、耐蒸汽,医用、食用全透明,较强度,阻燃、导电硅橡胶等。2.氟橡胶系列产品普遍应用于汽车、造船、、电子电器等行业,工作温度-40℃+200℃,可耐燃料油,耐高温,氟利昂,耐过热水,蒸汽和极好的耐化学腐蚀性,欢迎广大客户选购定制。
缠绕式垫片:(1)缠绕式垫片的适用范围①石化行业SH3407-2013规定的公称压力范围为PN1.0~25.0MPa,温度范围为:不锈钢带和特制石棉带缠绕垫片-50~500℃;不锈钢带和柔性石墨带缠绕垫片-196~800℃(氧化性介质≤600℃);不锈钢带和聚四氟乙烯带缠绕垫片为-196~200℃。②化工行业标准HG20160-2009规定缠绕式垫片适用于公称压力PN1.6~16.0MPa,温度范围为:不锈钢带和特制石棉带缠绕垫片的较高温度为500℃;不锈钢带和柔性石墨带缠绕垫片的较高温度为650℃(氧化性介质≤450℃);不锈钢带和聚四氟乙烯带缠绕垫片的较高温度为200℃。无锡鼎正新材料致力于提供专业的O型圈,有想法可以来我司咨询!

几种常见的密封垫片橡胶材料:(一)丁腈橡胶NBR为丁二烯和丙烯腈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在液压和和气动设备上普遍使用,在下列介质中的耐溶涨性好:脂肪族烃,如丙烷、丁烷石油、矿物油、动植物油、光热油,在芳烃高的燃油中耐溶涨性中等。使用温度范围-30℃~ll0℃,短期内130℃。(二)氢化丁腈橡胶HNBR它是通过丁腈橡胶NBR丁二烯中部分双链经氢化后得到的。过氧化物通过此双键的交联使热稳定性和氧稳定性比一般丁腈橡胶提高,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好,耐油性与丁腈橡胶相近,使用温度-30℃~150℃,主要用于制冷剂R134A的密封件以及和发动机、油田钻采的密封件。密封件O型圈,请联系无锡鼎正新材购买。无锡聚氨酯O型圈
无锡鼎正新材料是一家专业提供O型圈的公司,期待您的光临!无锡密封O型圈
O型圈橡胶密封圈是一种断面形状为圆形的密封元件,它用于多种机械设备中,在一定温度、压力及不同的液体或气体介质中起到密封作用。与其它密封圈相比,具有如下的优越性能:①、密封部位结构简单,安装部位紧凑,而且重量较轻。②、有自密封作用,往往只用一个密封件便能完成密封效果。③、密封性能好,用作固定密封时几乎没有泄漏,用作运动密封时,只在速度较高时才有些泄漏。④、运动摩擦阻力很小,对于压力交变的场合也能适应。⑤、尺寸和沟槽已标准化,成本低,产品易得,便于使用和外购。与其它密封圈相比,也存在下列三个问题:①、起动时的摩擦阻力大。②、用作气动装置的密封时,必须加润滑油,防止磨损。③、对偶合配件,如运动面、沟槽、间隙等的加工尺寸及精度要求很严。无锡密封O型圈
文章来源地址: http://jxjxysb.fzpgjgsb.chanpin818.com/mifengjian/mfdq/deta_28705034.html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